名称里含湾字的合作社六个:石门湾社、管家湾社、大湾社、燕湾社、槽房湾社和杜家湾社
名称里含沟字的合作社一个:古眼沟社
名称里含桥字的合作社二个:工农桥社、管家桥社
有桥三座,分别是:工农桥、管家桥和乌龟石桥
地名传说四处,分别是:读书处、向姑坟、蛮子洞和乌龟石
石门湾:石门湾社位于青木关镇中学旁,现湾内建有多幢居民住宅楼栋。该湾处于和尚坡和马颈子两山之间,由于两座山的坡度较陡,两山的雨水直接冲入沟中,尤其是暴雨时,雨水横流,造成山体滑坡。当时居住在和尚坡下的住户,就在自己院坝前修建了一座石门,以此作为镇邪避滑坡的工具,最后在大跃进活动中被毁,人们就将石门前的湾称作“石门湾”。
管家湾:管家湾位于319公路边,缙云山脉之下,下车站站尾。清末民初,湾内住着以管朝林为首的三户管姓人家。湾前有管家清明会的公地,来维持管家清明会的开支。人们就将管姓三户居住的湾地称作“管家湾”。管家湾社辖区有“读书处”石壁和“向姑坟”两处地名传说。向姑坟讲述的是穷书生爱上富家女的爱情故事,因受到封建礼制“门不当,户不对”思想的影响,这段感情最终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牺牲品,爱情故事也最终成为了悲剧。
大湾:大湾地处缙云山脉下,湾后有一小坡,前面是一片良田。人们觉得取名“大湾”形象好叫,就更改了原来“何麻林”的称呼,解放后取名为“大湾”。
燕湾:燕湾地处缙云山脉下,东边是马儿石山,北边是仰天窝,前面是松林坡,该地好像一只燕子,所以人们就将三山中的湾,取名“燕湾”。燕湾曾经有著名的果酒厂:青木关果酒厂。青木关果酒厂原是私人创办,是解放前虎溪乡的乡长古瑞芝创建,他办有三个酒厂和两所学校。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时,古瑞芝的酒很受国民政府高官的喜爱。古瑞芝50大寿时,郭沫若还给他写了对联,以此祝贺他的事业和在酒业中的建树。解放后,公私合营为青木关果酒厂,专门生产果酒。当时青木关的果酒畅销江浙,甚至远销欧洲。1989年果酒厂解体。
槽房湾:解放前,有业主在槽房湾开办槽坊。槽房地处一片湾中,槽房湾应运而生。
杜家湾:杜家湾原来不叫杜家湾,因为有一户杜姓庄户在该湾拥有房产土地出租,租地的农民就称它为杜家湾,其实在解放前后都没有一户姓杜的农户。
古眼沟:解放前,缙云山脉从山上到山下有一条沟,沟中一条小路直通璧山县城。小路中有一座小桥横挂沟中,称“古堰桥”。由于到璧山县城去都要爬坡过桥,往返都十分费劲。大家就互相鼓劲,估起眼睛爬坡上山。后来大家就戏称“古堰沟”为“古眼沟”。该社内有“蛮子洞”传说,据说是管家修来躲避土匪“棒老二”的。
乌龟石:传说有一千年老龟,蛰伏在青木溪沟内,晚上到农田偷吃农户的禾苗,为祸人间。后被得道道长收伏后,化作了现在乌龟石社的一块像乌龟石的巨型石头。
管家桥:解放前,由管家清明会集资修建。319国道未修建时,经过管家小石桥,过古堰沟,过百洋沱、黄家朝、水天池,最后再过凉亭关,就到了璧山的县城。后来管家石桥被1972年工农水库蓄水时淹没。319国道建成后所称的“管家桥”,实为319国道的公路桥。
工农桥:为了附近的村社灌溉农田,1970年修筑工农桥大坝,1972年开始蓄水。蓄水后,八庙到青木关的村民行走不便。经当时的巴县青木关区研究决定在枹木7对修建一座8孔石凳石拱桥。该桥的修建由原青木关区农技人员冯建清设计监工修建。工农桥始建于1968年,耗时1年完工。
乌龟石桥:乌龟石所跨的河流是从古眼沟流出,顺319国道途径松林坡社、柏树口社、燕湾社、花学堂社、管家石坝、枹木林社、彭家院社和乌龟石等8个社自然形成的一条溪沟。终点流入青木湖的黑塘坎河沟内,最后汇入工农湖水库。为了连接四塘、八庙场和青木关,方便行人通过,在乌龟石社溪沟之上修建了单孔石拱桥,一颗黄桷树屹立在桥头100余年,与石桥相呼应。2008年,经镇村努力,将其改建为现在的钢筋结构桥。